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花東變臉 想清楚嗎?
文/許乃懿(中華民國鐵道協會常務監事)轉載自2007/04/29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蘇花高的議題再次發燒,吾人以為蘇花高之興建與否,不光影響花東之發展以及對環境之衝擊而已,甚至也影響到台灣整體;而最根本的還在於花東要朝何方向發展以及
如何發展?並不只是做環境影響評估而已。何況蘇花高不但工程浩大、所費不貲,且曠日廢時,並不能解燃眉之急。是以把全部責任都推給環評委員,他們也未免負擔太沈重了!
首先,究竟花東地區未來發展是以觀光(尤其是自然景觀),或是以工商為主?如係前者當然要以環保為重!如係後者則交通勢必要發達。然而,吾人不免疑惑:至今為止從未見政府對於花東之工商發展有何建設與規劃,既無目標與方針其興建蘇花高之目的、價值何在?更重要的我們與其問東部民眾要不要建蘇花高,不如該問他們是要像西部一樣的產業,但是會破壞自然環境而且還要面對大陸的競爭並不保證成功;還是要保存台灣最後一塊淨土,靜觀其變徐圖發展,但並不妨礙其觀光發展?
第二,就算要發展花東,是否只有高速公路一途而已?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因為目前北迴鐵路並未達到飽和,而海空運輸也從未被涵蓋在內。尤其台鐵方引進太魯閣號傾斜式列車,已經可以在兩小時內抵達花蓮;即使加上貨運班車密度也尚有相當空間可資利用,且立竿見影又不必再做環評。而海運之潛力更是無窮,也提供另一種角度欣賞台灣,又不會破壞環境。而如果要快,飛機豈非最快?何況高鐵通車後西部航班大受影響,東部應該是好出路!是以政府、人民都應有全面考量,只想到高速公路,未免太狹隘。
第三,高速公路開通,勢必帶來大量車潮、人潮,花東是否有此容量?包括市區道路、停車場、餐飲旅館、風景區…尤其像太魯閣根本就無法一下子容納洶湧人潮,如此豈不殺雞取卵?過去阿里山公路開發,造成環境破壞,大家不是流傳一句話:沒去過阿里山終身遺憾,去過阿里山遺憾終身!難道花蓮人希望太魯閣步阿里山後塵?
第四,就眼前而言,蘇花高興建最直接受益者乃砂石、水泥業者,而小客車勢必在砂石車、水泥車陣夾縫中自求多福。但是對業者而言,這也是竭澤而漁,因為砂石、水泥並非用之不竭,大量開採,不過加速其滅亡罷了。過去大雪山林場之開發,原本估計五十年結果二十年不到就採伐殆盡,連帶也造成東勢線鐵路之結束與東勢之衰落,殷鑑不遠。
第五,大家都忘了從台北到花蓮要先經過雪山隧道,現在光應付宜蘭地區就已經大塞車了,再加上往花蓮的車子,要如何消化?雪山隧道拓寬根本不可行,那要如何解決?
第六,如果蘇花高可以興建,那中橫公路為何不准通車?甚至由阿里山到玉里的新中橫為什麼只到塔塔加就不再繼續下去?政府很難有理由來說服中部民眾;那通通有獎,大家都通車,環保還要做嘛?
第七,交通之開發,因磁吸效應結果,鄉下人大量湧入都市,都市人只偶爾下鄉一遊,結果九成以上造成貧富、城鄉差距之擴大而非縮小,包括西部中山高通車後之南北失衡,新幹線造成東京大阪之差距擴大,都可資借鏡。
第八,今天西部民眾之喜歡去東部旅遊正在於有些許的隔離與差異性,也正因中央山脈阻隔而未受污染。當高速公路通車此一差別消失,也就是其優勢消失之時,是否仍能吸引遊客,頗值得三思。
日本時代稱台灣為東方瑞士,大家可以瑞士為鑑,瑞士對公路之限制極其嚴苛,但瑞士之觀光、高價值產品如手錶、巧克力聞名全球,既能兼顧環保,又無礙發展。今日台灣尚能匹擬瑞士者唯東部矣,東部欲捨己之長以就西部之短,則只有一步一步踏入敗亡界線。民進黨所謂本土政權卻不思如何永續台灣,一昧只求短多而長空,嗚呼哀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視阿 如果興建後
回覆刪除花東會變ㄉ唾手可得
使人無法細嚼慢嚥花東之美
一定有很多辦法可以替代ㄉ
反對興建蘇花高的大部份都是西部人吧?
回覆刪除我住新竹, 上禮拜 2009/10/09 跟朋友環島一周
這次蘇花公路坍方
被困在花蓮三天
有一段剛搶通的143K 僅供一輛車單向通行
20公分外就是斷崖
比高空彈跳還刺激
你們要不要來開看看?
蘇花高當然不是萬靈丹
但它絕對可以給花蓮人一條北上平安的道路
(請不要說什麼多坐火車的風涼話, 那住西部的人怎麼不把國道一號&三號
全封起來大家坐火車算了? 多環保呀 !)
如果在蘇花公路上死亡的 1000多人
(受傷 1萬多人)
裡面有你的親人
你還會這麼反對蘇花高嗎?
以前我也只是個無啥立場的西部人
這次我深切的體會到花蓮人的痛
我遇過的兩個人有親人在花蓮他們都支持興建蘇花高
反對者充其量也不過是想保有一個乾淨的後花園
可以每五年去看看漂亮的好山好水
然後跟外國人炫耀說我們有一個很低度開發的東部仙境叫花蓮喔
你們可曾為花蓮人的痛苦想過?
自私的傢伙
我稱這些反對的西部人為西部沙文主義者
你們有什麼資格反對花蓮興建蘇花高?
只有花蓮人才有資格贊成or反對興建蘇花高
Clay
回覆刪除我覺得你單憑一次被困住的經驗就覺得必須要建蘇花高
那請問你每年騎單車去花蓮的次數又有幾次呢
單憑兩位住在花蓮的親戚的意見 不足以代表整個花蓮吧
你也不是花蓮人 你又怎麼懂得 花蓮的美麗帶給當地人有多大的快樂呢
在妄下憑論前 也許你該更深入了解別人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