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台南分會搬家啟事


台南分會現址因屋主另有使用,預計於11月1日搬遷至新會所;

電話、傳真不變,新會址: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二段299號1樓

歡迎舊雨新知蒞臨指導!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綠色生活˙相約諸羅」,荒野保護協會歡度13週年慶


荒野保護協會9月21日度過十三歲生日,來自全臺各地的會員朋友齊聚嘉義,於竹崎鄉盛大舉辦週年慶活動。9月20日參觀完鳥類最豐富的鰲鼓溼地後,晚間由三百多人共同在夜空下參與「天荒地老野宴」露天茶會,人數之多實為創舉。為了此次的茶會,所有擔任茶人的嘉義夥伴們先前先經過嚴謹的茶道訓練,並拿出獨家好茶熱情招待荒野夥伴,伴著揚琴、小揚琴、琵琶、長笛的悠揚樂聲,十點整在數十位炫蜂團小朋友與各桌夥伴們點燃希望燭光中結束晚間的溫馨茶會。







身為全臺最大的保育團體,此次參與年會活動的荒野志工與會員們也落實了節能減碳的行動,分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來,更有騎著腳踏車來共襄盛舉的夥伴。立法委員張花冠、環保署簡任技正尤泳智亦前來祝賀。大家熱鬧的趕集,趕一場結合環境保護與藝術人文的年度盛會,更符合了十三周年慶「綠色生活˙相約諸羅」的主題。



今年週年慶活動移師至嘉義,由嘉義分會舉辦這一年一度的全國年會,主題即為「綠色生活˙相約諸羅」。身為全國最大的環保團體,荒野的義工們也落實了節能減碳的觀念,遠道的大家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來,更有騎著腳踏車來共襄盛舉的夥伴。大家熱鬧的趕集,趕一場結合環境保護與藝術人文的年度盛會,更符合了年會主題的意義。





◎鰲鼓溼地的美,荒野保護協會深體驗



而荒野嘉義分會在本次年會中擔任東道主,當然要將嘉義的好山好水介紹給全台的荒野夥伴。嘉義荒野長期在蘭潭後山設有定點觀察小組,數年來引領眾多生態喜好者造訪美麗多樣的大自然,第一天活動安排有蘭潭後山輕鬆行與鰲鼓溼地賞鳥行。



自然資源豐富的蘭潭後山公園,林木蒼翠令人心曠神怡,眺望蘭潭,波光瀲灔,美不勝收。而佔地廣大的鰲鼓溼地內是鳥類的重要棲地,吸引許多賞鳥人士前來賞鳥。極富生命力的溼地生態及豐富多元的鳥況,當然是長期關心溼地生態的荒野人的最愛。



鰲鼓溼地是台糖填海造陸的新生地,但在洗地降鹽多年後,不敵地層下陷而導致部分地區成為溼地,吸引鳥類前來覓食、棲息,更是冬候鳥的重要棲地,荒野嘉義分會除了做定點觀察,也爭取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鰲鼓農場北堤外有空軍的水溪靶場,軍方在規劃案中提出把場遷移入堤內的建議,荒野嘉義分會長陳信煜以保護區內設靶場,失去保護區劃設意義,提出反對意見,希望保住保護區的寧靜。



透過兩地的導覽,不僅讓更多人認識嘉義的美,同時也希望能把嘉義分會長期關注地方生態的成果與全台的夥伴交流、分享。



9月21日上午精采絕倫的年會活動正式開始,荒野保護協會創會理事長、生態作家兼攝影家徐仁修、理事長林耀國、嘉義分會長陳信煜與理監事們在嘉義舞蹈藝術家裝扮成的絢麗孔雀的帶領下出場,立法委員張花冠、環保署代表亦前來祝賀。





創會理事長徐仁修許願表示希望透過荒野人的努力讓地球的美麗永續,理事長林耀國表示希望有一天守護環境的種子分布各地,每個人都是大地守護者,嘉義分會長陳信煜則希望會員人數突破13億,呼應兩位理事長所說的希望荒野散佈的種子有一天能遍地開會。



◎嘉義分會長九叔公許願,希望荒野會員人數破13億啦~







表演除了邀請嘉義在地的表演團體來展現嘉義最獨特的活力與熱情,表演節目方面也特別安排嘉義炫蜂團的親子共同演出,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在這次活動中均獲得不同的體驗,讓大人童心未冺,讓孩子們學習如何大方的表達,也在不斷的練習與討論中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會中播放《種樹的男人》紀錄片,片中紀錄嘉義分會夥伴盧銘世因為一本書以及一趟普羅旺斯之旅,讓他開展了在嘉南平原的「北回歸線種樹計劃」,至今已執行長達九年。盧銘世表示,他相信這個世上沒有完成不了的夢想,北回歸線種樹計劃或許是他這一代無法完成的夢想,但下一代可以繼續執行,重要的是一定要開始做。「只要有人願意做,一定會成功。」



從一個認真的種樹男人到全國的荒野人,分散在全台各地的荒野遊俠們都各自在崗位上為了台灣的環境而努力,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母親--地球。正因為如此,年會中也會特別針對為環境教育付出許多時間的荒野志工群組進行表揚、授證。也藉由年會聚集全國各地的義工,讓大家彼此交流、互相取暖,相約明年也要一起為了台灣的自然環境更加努力!


 

◎從樹蛙的眼睛中,你看到了什麼?分會夥伴的巧思無一不令參加伙伴驚歎不已!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逐鹿蹤源》台灣水鹿生態紀錄片






  這是第一部介紹台灣最大型原生動物「台灣水鹿」的生態紀錄片,由林務局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製作,揭開台灣水鹿的神秘面紗。



  本片於2003年7月起,在中央山脈海拔2,700公尺以上高山實地拍攝超過300天,帶您深入台灣林野美景,目睹水鹿美麗風采與動人的生命故事,包括:棲息環境、身型構造、食性、求偶、行為分析等。



  由荒野會員劉思沂編導,他長期觀察記錄台灣水鹿生態。攝影人員林軍佐,他在最後一趟拍攝工作還連遇三個颱風天,帳棚在半夜被強風暴雨吹破,一個人抱著攝影器材熬到天亮雨停,所幸人機平安。主題配樂「尋訪牧神的晨曦」由風潮音樂總監吳金黛譜曲,韓德爾國際雙簧管大賽首獎得主謝宛臻演奏。 

 

●《逐鹿蹤源》台灣水鹿生態紀錄片/每片200元



●《山林王者》台灣水鹿生態紀實書/每本900元














 書  名:《山林王者─台灣水鹿》

 出  版:農委會林務局

 製  作:荒野保護協會

 作  者:劉思沂

 協  力:上河文化地圖資訊中心

 內  容:中英雙語,200張台灣水鹿生態精采照片

 規  格:菊六開(高31*寬28cm),全彩精裝156頁

 出版日期:94年12月

 定  價:980元


如需購買請洽:

●政府出版品展售處


  ◎國家書坊台視總店

   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0號B1 電話(02)2578-1515轉643 傳真(02)2579-9625


  ◎五南文化廣場

   台中市中山路2號B1 電話(04)2226-0330 傳真(04)2258-2340



●荒野保護協會

洽詢電話/(02)2930-3193轉行政部

劃撥帳號/18724292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台灣首位水鹿生態攝影師—林軍佐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灣首位水鹿生態攝影師—林軍佐  































  你知道嗎?台灣有個男人,每年花上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海拔2700公尺上下的山區,整天就只跟著一群水鹿,看著牠們吃草,打架、交配、繁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20出頭的年紀,一路與鹿相伴了近十年歲月,他就是林軍佐,《逐鹿蹤源》的水鹿生態紀錄片攝影師。   



  2006年6月17日,台灣自製的首部水鹿紀錄片《逐鹿蹤源》正式上映,這部27分鐘的生態紀錄片,在2003至2005年間共花了300天進行拍攝,製片成本高達390萬元。林軍佐指出,除了農委會林務局補助部分經費,其中140萬是由荒野保護協會的250位民眾,每人認捐新台幣6000元,才完成這部珍貴的紀錄影像。 



與水鹿的第一次接觸   



曾經,台灣是個梅花鹿世居之地,但因過度捕獵與環境變遷,造成1969年梅花鹿在野外絕跡,這也開啟了《逐鹿蹤源》導演劉思沂想要拍攝台灣大型食草動物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在劉思沂擔任華梵大學登山社的社團指導教師期間,也影響了工業管理學系學生林軍佐等人,開啟數年記錄水鹿生態的志向。



   林軍佐還記得第一次跟著劉思沂上山拍攝水鹿,是在大三的春假。他和同學興致勃勃地跟著劉思沂上奇萊山拍照。回想與水鹿的第一次接觸,林軍佐猶歷歷在目:「我還記得當時是晚上,在山上已紮營了3、4天,剛剛吃完晚餐,突然一隻雄鹿就現身在帳篷前!老實說,第一次看到水鹿,心裡只有個想法:『水鹿好大!』」



   原來一般雄鹿的體重達300公斤,身高足足超過2公尺,所以林軍佐一看到水鹿就興奮地拿起照相機拍照,卻因為使用閃光燈,驚嚇了水鹿。後來林軍佐才練習以慢慢靠近的方式,當時離水鹿最近的距離可到4公尺左右。因為這獨特機緣,林軍佐後來就加入劉思沂的水鹿生態拍攝計畫,展開與鹿相伴的悠悠歲月。



逐「水鹿」而拍



   為了拍攝水鹿生態,林軍佐常駐2700公尺山區,以嘉明湖、南澳山區一帶為拍攝範圍,每次都要背一個月的伙食、燃料上山,住在國家公園的山屋或是搭帳篷,長達2週到一個月。而為了尋求完整的紀錄畫面,劉思沂與林軍佐設計了2至3個定點,以「遊牧輪耕」的方式,逐「水鹿」而拍。他們發現,合歡山台14甲線公路的開通造成水鹿遷徙路線中斷,合歡山從此不見水鹿蹤跡。



   水鹿紀錄的拍攝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守株待兔」,定點式記錄水鹿生活;另一則是背著機器到處跑,特別是以溪谷為主,但拍攝的前提是不被野生動物發現鏡頭。林軍佐最滿意、也最有成就的一個鏡頭,就是雌鹿過溪的畫面,他描述:「一隻雌鹿就這樣,好像設計好了一樣,自己走入鏡頭裡。」就這樣,長達30秒的完整畫面,林軍佐滿意地說,擁有這樣棒的畫面,那一次上山的辛苦,根本就不算什麼了。 



萬物有情不寂寥



   不過拍攝水鹿的漫長過程,林軍佐因長期獨居山中,有時也會對著水鹿自言自語。或許是移情作用,水鹿對林軍佐似乎產生一些特別情感,像是水鹿通常都是傍晚或入夜後,才會接近工作站的帳篷。但也有些水鹿,連白天的時間也不會離開,像「阿醜」就是其中一隻。   因為阿醜的角斷了,臉比較黑,看起來醜醜的,長得有點滑稽,所以林軍佐就稱牠「阿醜」。他說:「每次我去山上20天,其中15天阿醜都會出現。有一次在回程路上,我已經走了一個小時,穿越一座森林。居然在走出森林後的草坡上,又發現阿醜,感覺那時阿醜正看著我。隔一年再上山,卻發現阿醜的右眼瞎掉了,可能是打鬥時留下的傷口,不過今年就沒再看過阿醜了。」林軍佐有些擔憂地說著阿醜的故事。



   未來,林軍佐將繼續第二部水鹿生態的拍攝記錄,同時也將構思台灣生態等拍攝計畫,將台灣多樣的動物生態,全數呈現在世人面前,深刻體驗台灣的生命之美。



※ 本文轉載自行政院農委會「台灣農業形象館」9月專題〈保育特務召集令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特導員服務手冊正式出版


您知道在荒野保護協會有個特殊教育服務團隊嗎?您知道他們服務的對象有什麼特別嗎?您想了解如何規劃活動來陪伴特別的朋友走入大自然嗎?現在這一本《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服務手冊為您帶來了這些訊息。




荒野「特殊教育委員會」正式運作於2005年,是荒野保護協會眾多的工作群組當中最為年輕、也最為特殊的一個。服務的對象幾乎涵蓋所有的障礙類型,目前已服務過的對象包括肢體障礙者、視覺障礙者、漸凍人、心智障礙者、腦性麻痺、玻璃娃娃、精神障礙者、多重障礙等類型,並舉辦過數百人次的自然體驗活動。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服務手冊是由荒野特殊教育團隊在長期的投入、細心地收集資料和力求完善的編排之下而產出問世,目的是為了分享多年來累積的服務經驗,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服務身心障礙者的領域,造福更多的身心障礙朋友。






  

  手冊中規劃四大主軸:「認識我們的好朋友」主要以介紹服務對象的特徵和服務時需注意的地方;「來吧
一起來玩!」提供不同覺受的教案與叮嚀;「捕風捉影話大安」則將「大安森林公園」的植物大塊分區及提供適用之感官體驗建議;「教案範例」收錄有數則統整教案,作為組合引導活動參考。




期待這本手冊讓您順手拈來即可運用,服務之時,在您我以誠心與祝福為初發心的陪伴下,必能在相互學習中,受用到滿滿的溫馨與歡喜。

 義賣價:每本200元,如有需要請洽台北總會購買(022930-3193轉行政部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節目預告】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陪藍鵲長大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第471集 蕃仔澳的未來顏色-陪藍鵲長大



首播時間 2008-09-15 22:00 ~ 23:00

重播時間 2008-09-20 10:00 ~ 11:00 





  群山環抱的蒼翠之中,永定溪水的清透之畔,有一個秀氣的山區小校—永定國小,和都會小學最大的不同,這裡的學生有許多野地生命伴讀。





  五月,高大的百年油桐,燦爛盛開,純潔如雪的白花,讓荒野保護協會的吳尊賢與陳善德老師不遠千里而來,賞花之餘,在一旁低矮的楓香樹上,有個驚喜的發現。台灣藍鵲用許多細細小小的枯樹枝,架起了碗狀的巢。但是準備育雛的鳥兒都怕驚擾,所以兩位老師緊急找校長討論護巢措施,機緣巧合,他們成了藍鵲的貴人。





  為了讓小朋友更了解台灣藍鵲,校長還特地邀請吳尊賢老師來演講,並且架設了三台網路攝影機,全校的電腦都可以即時連線,方便小朋友觀察鳥寶寶的一舉一動。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蛋終於順利孵化,七隻還沒睜開眼睛的藍鵲寶寶來到這個世界。隨著牠們日漸長大,藍鵲家族也越來越忙碌。下起大雨,成鳥還得充當雨傘,保護嬌滴滴的小寶寶。





  為了讓小藍鵲能安心長大,鳥巢附近的溜滑梯遊樂場被一塊墨綠色的布幔圍起來。雖然遊戲區變成了禁區,不過這裡有比溜滑梯更好玩的事情。一雙雙專注的眼睛,緊盯著巢裡寶寶的一舉一動。小朋友們從布幔的小洞,窺見孕育生命的過程,感動直達內心,再透過一雙雙小手,化為文字與塗鴉,在旁邊的觀察本上,紀錄這場與藍鵲的奇妙相遇。





  夏日微風輕輕拂過,學校裡也颳起藍鵲旋風。校長特地舉辦藍鵲文學獎,鼓勵小朋友語文創作,讓小朋友主動參與,完全沒有強迫性質。





  藍鵲寶寶羽毛逐漸長齊,接近離巢的時刻,學校特地準備了溫馨的發表會,為即將展翅高飛的藍鵲,獻上祝福。





  徵文多時的藍鵲文學獎,也在這一天揭曉,參加的人通通有獎。第一名的作品,張硯池小朋友,把自己想像成藍鵲寶寶,寫出了新生兒的期待。




 

  『我是誰?我在哪裡? 對了,我前幾天才出生,我是小藍鵲。 聽,是小朋友和老師的聲音嗎? 這裡是學校嗎?媽媽曾說過,這裡是永定國小 。哈啾、哈啾、好冷阿!我還沒長羽毛,當然冷囉!嘰嘰喳喳、喳喳嘰嘰、媽媽,快把食物放進我的大嘴巴,我都要餓扁了。媽媽,媽媽, 我長大後會不會飛呢?我想趕快長大,飛出鳥巢,看看小朋友和老師,看看我成長的地方,永定國小。』





  巧的是,就在發表會結束後不久,第一隻藍鵲寶寶離巢了,向未知的未來,跨出一大步。很快的,牠的兄弟姊妹也陸續離開鳥巢,一同面臨大自然的考驗。溫馨的是,成鳥依然守護在旁。





  但是這窩藍鵲的成長故事,並沒有圓滿結局,七隻寶寶中,只有三隻順利離開,飛向學校對面的山頭。擔心小朋友難以接受真相,校長邀請了荒野保護協會的徐仁修老師到校演講,透過一張張精采照片,揭開生態永續的奧秘。





  一個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個生命的存續,也許小朋友必須在懵懂之中,學著面對死亡,面對遺憾。這堂自然課,把課本裡沒有的東西,都教給了小朋友。尊重、主動、關懷,這些難以用語言傳遞的概念,都透過這段陪伴藍鵲成長的過程,內化到小朋友的心裡面。





  綠意環繞,溪魚悠游,勾勒一抹夏日靜謐。遊戲區的護巢設施拆除了,小朋友可以自由使用,楓香樹上,鳥去巢空,但是牠們沒有走遠,對岸的山頭,不時傳來藍鵲喑啞的叫聲。





  今年,荒野保護協會的老師與永定國小全校師生攜手守護藍鵲寶寶,建立了保育與教育結合的典範,明年,藍鵲還會回來,因為這裡的人,願意努力維持自然環境,給牠們一個永遠安定的家園。


















 
 台灣藍鵲是特有種,雖然身披華麗的外衣,卻有著無比強悍的性格與高度智慧。牠們會把沒吃完的食物藏起來,餓了再拿出來吃;會分工合作、聲東擊西,合力擊退入侵的外來客;前一年離巢的哥哥姐姐今年會回來,幫忙爸媽照顧新生的弟弟妹妹,發展出特別的『巢邊幫手』制度。憑藉艷麗的外型與如此特別的習性,難怪台灣藍鵲在之前國鳥的網路票選中,會拔得頭籌。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2008伊聖詩綠色藝術市集,邀您來認識荒野



























  2008年第二屆伊聖詩綠色藝術市集,在九月12、13日於台北蔡瑞月研究社(玫瑰古蹟)展開,在一片茵茵的綠色草皮上,綠色市集、藝術表演活動映著紅色的玫瑰古蹟建築,這一切,就像是怦然的一聲,為台灣這個島嶼,帶來了多一點希望與可能。



  這一次,添加愛地球元素,結合綠色環保概念,將芳香療法與綠色有機、環境關懷、創意市集再做結合,於是,2008年伊聖詩綠色藝術市集,在今年初秋豋場。



  在「綠色藝術市集」的概念中,集合台北在地小農、環保創意藝術家、環保團體設攤,選在綠色草皮上,提供25個攤位,這些集結綠色概念的攤位中,可讓你認識一些努力為台灣環保工作貢獻的團體;這也同時提供了一個免費平台,讓這些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發聲。



  在此同時,每個時段也舉辦「藝文表演活動」,從芳香療法出發,結合舞蹈、戲劇、不插電演唱會、星光音樂廳、愛地球露天劇場,是種視覺、嗅覺、聽覺與感覺的四覺結合藝術。



  映著玫瑰古蹟的表演台,在台下你可以欣賞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現代舞《印度之歌》,這是二次大戰結束不久,蔡瑞月從日本回台的旅途上,在船上有感而發,創作的舞碼,也是台灣第一支現代舞。其以豐富的姿態,搖曳出現代舞對環境的解構體驗。



  客家音樂創作者林生祥的演唱,深刻刻畫出對自然環境的體悟;悠揚的馬拉音樂,深深觸及每個人的心靈悸動;本屆金曲獎新人蕭賀碩,唱出最動人的樂章,在玫瑰古蹟的場域中,你可或站、或坐、或斜臥在草坪上欣賞,更可伴著星光,享受最動人的古典樂章。



  這場結合芳香療法、綠色有機、環境關懷、生活美學的市集,更因有你而美好。





相關活動資訊請參照伊聖詩官網 www.escents.com.tw 



2008伊聖詩綠色藝術市集節目表



9/12

市集時間 PM02:00~PM07:00

PM 02:30 經典舞碼│印度之歌、新的洋傘│蔡瑞月舞蹈社

PM 04:00 綠色劇場│當CO2遇到甲烷│蕭靜文舞蹈團

PM 05:30 客語創作│林生祥

PM 07:30 星光音樂聽│歌劇之夜│蘇泰榮



9/13

市集時間 AM10:00~PM06:00

AM10:00 樂活教室│苔玉球製作

PM 02:30 馬拉音樂│王昭華、王俊傑

PM 04:00 民謠詩人│黃建為

PM 05:30 清新女聲│蕭賀碩

PM 07:30 星光音樂聽│天鵝湖VS四季協奏曲│蘇泰榮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聯合聲明】環保團體駁斥台電公司電源開發處會議紀錄



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2008/9/8 

請上網連署:支持綠色能源、反對永安鹽田設置太陽光電系統



說明:


  針對永安鹽灘興建太陽光電廠一案,台電公司電源開發處於2008年8月25日召開現勘討論會,雖然會中余勝雄處長以主持人身份,欲強勢主導環保團體為開發案背書,然而,環保團體仍不斷表示無法認同,持續表達反對意見。不料,8月27日該處卻發文給高雄市野鳥學會,片面做出環保團體與台電達成共識之結論,因此,本會與友會發出聯合聲明。


  有關台電公司電源開發處97.08.27D開字第09708000571號函,永安鹽灘地調整規劃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廠址之現勘討論會議紀錄,結論第一點「本太陽光電設置計劃考量高雄市野鳥學會等團體關切原規劃設置於A區之地點影響候鳥棲息地,經勘查討論後,將PV位置北移至C區,初步規劃面積不超過10公頃,其中保留30%為保育區,PV系統裝置容量約4.2MW。」環保團體並未認同,在此提出嚴正聲明。


一、2008年8月25日召開之現勘討論會,包括地球公民協會李根政執行長、高雄市野鳥學會林世忠理事長、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林維正會長等團體代表,在會中均一再表示「肯定台電公司願意溝通之作法,但是無法為北移至C區的替代方案背書」,因此,該會議結論係為台電公開電源開發處單方面之決定,而非與環保團體商議後之共識。另外,該會議結論其他四點,亦為台電公司片面之說法,而非會議共識。


二、根據台電公司一份初步分區規劃顯示,這片溼地尚有太陽光電的二期計畫,還保留一座燃煤電廠(IGCC)的位置,一旦全區開發完成,永安溼地將名存實亡。因此,我們強烈要求台電公司必需提出全區的整體規劃,作為環境影響評估之範圍。


三、環保團體支持政府推動太陽光電計畫,藉以帶動該產業之研發與應用,以期減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然而,應選擇較佳的發展策略,避開生態敏感區、選擇適當的地點。高雄市野鳥學會所提創意方案──永安繁星計畫,將太陽能面板設置於廣大的魚塭工寮、雞舍、縣府公共建築樓頂等,加總面積也不亞於台電在永安溼地的方案,請台電公司審慎評估考量。


四、台電公司所提計畫面積約為9.5公頃,後續還有第二期的計畫,會議當天台電公司明白表示是為爭取時效,刻意將計畫切割以規避環評,對此欠缺基本環境影響評估的開發案,環保團體如何能接受?雖然依「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之規定,尚未規範到太陽能光電系統,但是,身為國營事業,最負責的作法是進行全區的整體評估,提送環評說明書讓社會共同來檢驗,否則當天台電公司環保處所聲稱「台電公司是環保模範生」豈不是一大笑話?


聯絡人:地球公民協會 薛淑文執行祕書 (07) 556-1585#12


高雄市野鳥學會 林昆海總幹事 (07) 236-1086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別因綠色,就變得霸道





文/李麗雯(台大環工所博士生)、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圖/Flickr創用共享(
thomas.merton上傳)



  英國自從2003年揭示了《我們能源的未來:創造一個低碳經濟的長期能源政策白皮書》後,就企圖帶領全球經濟的轉型,甚至與亞洲的日本與中國,都開始建立起夥伴關係。不過,反倒是在國內推動生態城鎮(Eco-town)時,遭遇了當地居民強烈的抗議,也讓工黨政府的綠色招牌,不似幾年前那般閃耀。



低碳理念輸出  英國十分積極



  2006年,日本環境省及其下NIES研究機構,與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FRA)其下的UKERC研究機構,簽訂長期合作研究:「邁向2050年低碳社會情境(Japan - UK Joint Research Project "Developing visions for a Low-Carbon Society throug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標是2050年減少碳排放量至1990年基線的70%,期間已每年召開一次學術交流研討會。



  而在今年三月,中國也跟進在廣州召開「第一屆中英低碳經濟與政策論壇」,目的也是以低碳節能技術、社會經濟政策與國際合作為主要議題,與英國建立長期國際研究交流關係。今年六月英國官方新聞BBC,則更以"What the UK can teach US cities"為標題,自豪地宣稱過去長期向美國的城市發展取經的英國,已成美國城市效法的對象,目前已有多個美國城市,如倫敦一般開始徵收進城塞車稅。



  英國政府過去所自豪的,包括其綠色相關計畫或方案的推行,都以民間與政府的長期伙伴關係為基礎。他們相信唯有深化溝通與共識建立,才能促成商業體系與全體社會生活行為的改變,迎接低碳經濟的社會來臨。此外,產官學界合作的研究量能,使政策的驅使力、技術研發與實踐應用已成環環相扣的網絡,也有效的帶動技術提昇與可行性。



生態城鎮開發  頓失大片綠地



  但幾年過去,當永續二字已被過度濫用淪為口號時,也有人開始質疑,「低碳」對英國工黨布朗首相所帶領的政府而言,是否僅是一種政治噱頭罷了?



  就以英國選定的十個生態城鎮(Eco-town)來說,大部份的規劃在一開始時,竟排除了當地居民的參與,結果在許多設計草圖畫出後,居民才發現城鎮裏許多的綠地,都已被開發商劃為建築基地。憤怒的民眾於是選擇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是以綠色為外衣,實際上卻是要引進新的開發商進入城鎮。民眾甚至懷疑,工黨政府有圖利相關營造業者的打算(Guardian 10-Feb-08)



  另就法令面來說,生態城鎮雖符合英國符合第三級的建築標準,也就是溫室氣體排放量只有現有建物的四分之三,但卻因為該法條允許業者在屋內裝設電熱水器,反倒使得生態城鎮比一般使用瓦斯熱水器的房屋,在加熱上恐怕會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Guardian 15-July-08),這也讓許多環保人士認為,整個生態示範鎮的計劃,只是為開發案在漂綠而已。



缺乏公民參與 綠色也會走味



  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最近也傳出類似綠色衝突的新聞。住在桃園海濱的永興村村民,因為眼見風場開發業者,打算砍伐沿海的防風林設立風力發電機,憤而起來為保護這片防風林而抗議(中時電子報 2-Sep-08)。這場被喻為台版「唐吉軻德」的戰爭,雙方都是高舉著環保的大旗,且「極端環保主義份子」及「環保投機主義份子」的大帽,只怕隨時會被衝突雙方拿來扣在對方頭上。



  不論是國內或國外、不論是生態城鎮或是風力發電場,若都只有由上對下的溝通模式,再好的構想,都可能因突如其來的衝突而走調。如果讓更多的公民參與,進入政府的綠色決策中,讓綠色成為一種堅持,卻不是一種霸道,或許才能讓更多的綠色思維,在我們的社會加以發酵。



關於李麗雯


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生、淡江大學景觀系兼職講師,以低碳社會型態為研究主軸。曾任職於衍生景觀工程顧問公司及國土規劃及不動產中心,經手業務含高雄縣級城鄉規劃、臺北市景觀中長程規劃、台北縣景觀綱要計畫、東部永續綱要計畫、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等。



【參考資料】

Guardian 15-July-08 "Ecotown loophole leaves door open for polluters" reported by Juliette Jowit

Guardian 10-Feb-08 "
Secret eco-town plans spark protest" reported by Jessica Aldred.

中時電子報 2-Sep-08
搶救防風林 唐吉訶德大戰風車》郭石城、胡欣男、陳慶居報導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留下永安溼地,成立自然公園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攝影/傅志男2008.8.26







  23年前台電公司在興達電廠(註一)旁,向台鹽公司買下131公頃的鹽田,其目的是為了填埋灰渣。然而,由於台鹽公司與鹽工的爭議未解,加上灰渣大都再利用賣給水泥公司,23年間大自然進入收回失土,海茄冬、欖李等海岸潮間帶植物陸續進駐,蘊育了全台僅次於台南的欖李族群。同時,根據高雄市野鳥學會在20年間所做的調查顯示,由於這裡是台南以南最大的一塊溼地,因此,是過境候鳥離開台灣前,最後的且最大的覓食中繼站。其中重要保育類鳥種包括了諾氏鷸、黑面琵鷺、東方白鸛、黑鸛、唐白鷺、遊隼、魚鷹、紅隼、彩鷸、燕鴴、小燕鷗、喜鵲、紅尾伯勞等;稀有具觀賞價值鳥種則有反嘴鴴、高蹺鴴、棕背伯勞、地啄木、黑頭翡翠、黑翅山椒鳥等,總計超過110種的鳥類出現在這塊溼地上。因此,1999年永安溼地被國際鳥盟列為重要野鳥棲地(IBA),2007年被內政部營建署指定為國家重要濕地。





△人事的爭議造就這片充滿生機的溼地。





△鹽灘上的圓形草生地





△這片溼地中深淺不一,西側和南側水深較淺,紅樹林生長良好。圖中的白色欖李花



  另外,永安鹽田上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的鹽務辦公室是極富歷史價值的古蹟,為高雄大財主陳中和所建,已有90左右的歷史,2008年5月由高雄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其鹽灘結晶池為瓦盤式,是用破陶破瓦片鋪設而成,極富美感趣味與歷史價值。





△「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傳統荷蘭式的巴洛克建築,融合了部分日本和式建築風格。





△瓦盤式結晶池



  隨著鹽工爭議的落幕,台電公司開始進行土地利用的規劃,首先推動的是太陽能發電計畫,根據媒體報導,該計畫於2007年開始規劃,預計2011年完工後,發電量約為5,600千瓦,20多公頃的土地,這項計畫獲得高雄縣政府的極力支持,認為南部產業是一項利多,有助高雄科學園區綠能產業發展。是帶來地方發展的契機。(2007/12/19 聯合報)




  對於這項計畫,高雄市野鳥學會認為設置地點恰好位於鳥類棲息最豐富的地點,一旦設置後恐使得IBA)被
除名並引來國際的壓力。經聯合高雄地區環保團體共同表達反對意見後,台電公司釋出少見的善意,提出了北移至較不敏感區位的計畫,8月25日在興達電廠召開了座談會,希望爭取環保團體的支持,然而,本人及荒野協會高雄分會、鳥會等出席代表對此計畫仍不表認同,多次向余處長表達歉難為台電公司背書,其理由陳述如下:



  一、
根據台電公司一份初步分區規劃顯示,這片溼地除了規畫中的太陽光電計畫外,未來可能會再興建一座新的燃煤電廠(C區中的IGCC電廠)。就區位來說,目前爭議中的台電大林燃煤電廠,緊臨高雄港,為輸煤絕佳地點,然而,台電公司聲稱台灣每年需增加約150萬瓩,相當於二座燃煤機組,如照此發展邏輯,永安溼地為台電公司少數臨港的土地,建燃煤電廠只是遲早的事。一旦續建燃煤電廠,未來可能保留的區域僅是法定的全區30%土地,約39公頃(如下圖),大部分位於較深的水域,如此一來,永安溼地做渡冬候鳥全台最後一站的功能幾乎全數喪失,永安溼地名存實亡。






△A區占地6.65公頃含保育區2.85公頃;B區占地約10公頃;C區為電力設施區,含太陽光電、IGCC、煤倉及倉庫等,占地約74公頃;D區古蹟保護區約1.3公頃;E區為保育區,面積共約39公頃(E區加A區部份約占30%)



  二、台灣目前的電力備用容量高達16%,約為5,700MW,而新建電廠仍以燃煤電廠為主,動輒1,600MW(彰火)、3,200MW(台電大林廠),而本計畫的裝置容量僅約4.2MW,在台灣供電的角色實如九牛一毛,縱使能夠發電,也有可能連用都用不上。簡而言之,這是台電公司向國人交代、宣示、展示其發展替代能源的裝飾品,也是為達成政府到2011年太陽能裝置容量達10MW目標的樣板。



  三、縱使作為展示、推廣之樣板,個人及許多環保團體仍然很支持政府推動太陽光電計畫,藉以帶動該產業之研發與應用,以期減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然而,應選擇較佳的發展策略,選擇適當的地點,例如分散於家戶、學校、政府機關之屋頂;或如鳥會所提創意方案──永安繁星計畫,將太陽能面板設置於廣大的魚塭工寮、雞舍等,加總面積也不亞於台電在永安溼地的方案,台電公司何苦一定要將此電廠設於永安溼地?理由可能只有一個,土地是台電的,最方便,最容易達成政府的目標。



  四、依據環保署「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之規定,位於非都市土地,申請開發面積達10公頃以上或擴建面積累積10公頃以上,都必需進行環評,然而太陽光電計畫卻沒有列入應進行環評的項目,算是很大的法令疏漏。同時,台電公司所提計畫面積約為9.5公頃,後續還有第二期的計畫,明顯是為爭取時效,刻意將計畫切割以規避可能進行環評的「開發風險」,對此欠缺基本環境影響評估的開發案,縱使開發地點已避開最敏感的區域,就能保證毫無影響,不必評估?更何況永安鹽灘歷經20幾年的自然演替,就算台電公司依當年規畫作為堆置灰渣之用,也會對現有生態產生衝擊,更何況在這裡要大興土木,當然需要評估其開發施工、營運階段對本溼地會造成什麼影響,最負責的作法是進行全區的整體評估,提送環評說明書讓社會與學者專家共同來檢驗。



  五、能源政策必需從節約用電,抑制高用電產業著手,並且制定用電的總量,以供定需,而非無止境的增加電廠。以台灣有限的土地面積,可以蓋電廠的地方大概都用盡 了,如按台電公司的規劃,每年必需增加二座燃煤機組,才能應付用電的成長,難不成台灣所有海岸、港口都要插滿煙囱不成?



  六、在全球氣候趨於極端,水患日趨嚴重之際,目前的永安溼地對當地有相當程度之滯洪功能,任何填土開發的計畫,都應審慎評估為宜。



  在高雄這個環境已經嚴重超載,佈滿各種大煙囱的「災區」,實在應該積極的進行環境復育,容我們在此做一個夢,台電公司如果能將這片131公頃的溼地捐出,讓政府來設立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一個面積超越台北關渡自然公園的「永安溼地自然公園」也許才是對永安鄉、大高雄地區的人民和環境最好的回饋。





註一:

  興達電廠是全台第二大的火力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4,325MW,擁有4座燃煤機組共2,100MW,以及5座天然氣複循環機組共2,225MW。該電廠擁有全台第三大、南部第一大的儲煤場,最大的儲存量可以達到80萬噸,由 於興達電廠的碼頭水深不足,故其煤碳是在高雄港以吃水淺的駁船轉運。永安溼地位於電廠之東南方,再往南就是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台灣每年進口約7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全部由此卸收與儲存,透過貫穿台灣西部的輸氣管線,包括一條海底管線,將天然氣送至全國各地。
 



請上網連署:支持綠色能源、反對永安鹽田設置太陽光電系統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五股溼地】8/31夜間調查-發現台灣窗螢,田蚌


昨天在五股溼地生態園區內南池畔做夜間調查,發現了好東西,之前勇明大哥說要去潛水找的田蚌,在岸邊給我們撿到了一顆,有機會再看能怎麼調查貝類囉~

另外看到台灣窗螢7,8隻,可惜沒找到四斑細蟌(步道邊的草被除了1m左右)



ps:謝謝蛋塔的照片~

下一張(熱鍵:c)



下一張(熱鍵:c)



回上一層(熱鍵:b) 

(本文轉自雁子來信)